看武俠多了,竟然覺得熱設計和修煉武功有幾分相似。門派眾多,有通信派的,有能源門的,有數據中心教的,有LED幫的。所用的武器有長槍,譬如Flotherm,有快刀,如ICEPAK,有寶劍,如6sigmaET,也有不用武器的,內家拳——理論算法。
近年來,熱設計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一時間熱設計工程師數量暴漲,各種培訓機構也紛紛涌現,吸引學員過去學一兩套刀譜或者劍法。名師的指點固然重要,但自身的修煉也很關鍵。
熱設計的根基分為三塊,內功——理論知識的積累;招數——仿真等手段;訓練——測試等實踐驗證。對于三種根基的把握層次不同,形成了功力各有差異的“習武者”。在網絡和現實中,有故作高深的偽大師,也有深藏不露的真隱士。舉個例子,魔方的操作大家都知道,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完成,或者完成的時間不同。
事實上,上述三塊,掌握好了,可以勝任基本的熱設計工作,但是還是缺少一部分靈氣,武俠里常說的“根骨”——對于產品的最基本的理解。熱設計,最終是要落在產品上的。前不久看到一款電動汽車上的充電電源,外國的,那種設計完全是生根在產品本身上的,讓人驚嘆。與國內大多數人,拿別人的布局過來跑個仿真,不斷地增加散熱器和風扇,有著天壤之別。
當我們熟練一種軟件的操作而沾沾自喜,到處秀的時候,有可能,我們距離那種絕頂高手的標準越走越遠。用一個朋友的話說,我們很多人在從事電動汽車行業,但對于車的理解,我們還沒有摸到門口。
沉下心來,參悟手中的產品,預測它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才能越走越遠。
標簽: 點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