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熱學出身的同行們做一個調查,估計對于本家專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各式各樣的計算公式了,見到它們的時候總是似曾相識,寫論文的時候也難以繞開它們,一提起來就覺得腦容量不足,這就是熱學相關公式給人的最主要的印象吧。其中最著名的一組,樣式對稱工整,提出于19世紀,折磨了一代又一代熱學從業人員,被列為數學界七大世界級難題之一,它就是Navier-Stokes方程,簡稱N-S方程。
2014年年初,有消息說,下面的帥哥——哈薩克斯坦數學家穆赫塔而巴伊·奧杰爾巴耶夫解決了七大數學千年難題之一——納威爾-斯托克斯方程。為此他可獲得百萬美元的獎勵。但只有數學界承認他所解的答案正確之后,他才能領到這筆巨款。
Jason當時聽到消息以后很開心,這下好了,以后再也不用建模劃網格了,把這個數學家的精確解輸入到Excel就可以直接做設計了。但是直到今天,也沒有再收到這個精確解的消息,不知道被證實了沒有。
在沒有通用的精確解之前,人們總結了好多特殊條件下的近似解法,在商業軟件沒有大面積推廣時,這些近似解法的公式指導熱設計工程師的工作。
如今,各種仿真軟件大行其道,很多還是傻瓜式的,我們似乎終于可以遠離那些討厭的公式了,借助軟件的數值解做各種設計。
然而,盡管我們對公式討厭之極,但是卻總有不能繞開它。比如以下這些極端的場景:
一、 方案評審會議上,專家團說,產品發熱量降低X,散熱器尺寸減小Y,風險如何?你會不會直接回答:各位專家,請等我兩天去做個仿真,兩天后大家再過來開會決策吧。如果你幸運,專家們的時間很自由,他們同意了,兩天后再次評審,這回有人說,散熱器不減小了,防護需要加強,進風口需要增加一個迷宮,問你風險怎么樣,你有沒有勇氣再讓他們等兩天回來再評審?或者,你要求的受限風道無法保證,散熱器翅片區域以外有漏風的情況,讓你評估風險,要不要再延遲兩天請專家回來開會決策?
二、 一個項目很急迫。比如Jason就遇到過,一組大型機柜需要設計更改,需要確認換風機規格和型號之后,IGBT的溫度會到多少。當時涉及的機柜是28種(含不同功率單元的組合),項目組給的時間是——2天。當時公司只有兩個熱設計工程師,而且現配工作站和軟件已經來不及了。Jason之好用半天的時間弄了個Excel,然后通過它計算,剩余的一天抽了一個樣仿真驗證,誤差還在可控范圍內。
熟悉一系列的公式無疑能輔助你完成很多高難度動作,但是道路是非常曲折的。比如熱設計經常遇到的擴散熱阻,Jason見到的公式就有四五種版本,而且用來計算的結果差異很大,如何用一些列算法的組合,獲得一個靠譜的評估結果呢?敬請關注中國熱設計網,中國熱設計網公眾號,我們后繼會逐期討論。
標簽: 點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