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石墨烯發(fā)現(xiàn)之前,石墨烯既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強韌的材料,斷裂強度比最好的鋼材還要高200倍。同時它又有很好的彈性,拉伸幅度能達到自身尺寸的20%。它是目前自然界最薄、強度最高的材料,如果用一塊面積1平方米的石墨烯做成吊床,本身重量不足1毫克便可以承受一只一千克的貓。
石墨烯目前最有潛力的應用是成為硅的替代品,制造超微型晶體管,用來生產(chǎn)未來的超級計算機。用石墨烯取代硅,計算機處理器的運行速度將會快數(shù)百倍。
另外,石墨烯幾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另一方面,它非常致密,即使是最小的氣體原子(氫原子)也無法穿透。這些特征使得它非常適合作為透明電子產(chǎn)品的原料,如透明的觸摸顯示屏、發(fā)光板和太陽能電池板。
作為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學家甚至預言石墨烯將“徹底改變21世紀”。極有可能掀起一場席卷全球的顛覆性新技術新產(chǎn)業(yè)革命。
|
研究歷史
實際上石墨烯本來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難以剝離出單層結構。石墨烯一層層疊起來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鉛筆在紙上輕輕劃過,留下的痕跡就可能是幾層甚至僅僅一層石墨烯。
石墨烯在實驗室中是在2004年,當時,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亞·諾沃消洛夫發(fā)現(xiàn)他們能用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得到越來越薄的石墨薄片。他們從高定向熱解石墨中剝離出石墨片,然后將薄片的兩面粘在一種特殊的膠帶上,撕開膠帶,就能把石墨片一分為二。不斷地這樣操作,于是薄片越來越薄,最后,他們得到了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薄片,這就是石墨烯。這以后,制備石墨烯的新方法層出不窮,經(jīng)過5年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將石墨烯帶入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領域已為時不遠了。因此,在隨后三年內(nèi), 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在單層和雙層石墨烯體系中分別發(fā)現(xiàn)了整數(shù)量子霍爾效應及常溫條件下的量子霍爾效應,他們也因此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發(fā)現(xiàn)石墨烯以前,大多數(shù)物理學家認為,熱力學漲落不允許任何二維晶體在有限溫度下存在。所以,它的發(fā)現(xiàn)立即震撼了凝聚體物理學學術界。雖然理論和實驗界都認為完美的二維結構無法在非絕對零度穩(wěn)定存在,但是單層石墨烯在實驗中被制備出來。
主要制備方法
制備石墨烯常見的方法為機械剝離法、氧化還原法、SiC外延生長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CVD)。
機械剝離法是利用物體與石墨烯之間的摩擦和相對運動,得到石墨烯薄層材料的方法。這種方法操作簡單,得到的石墨烯通常保持著完整的晶體結構,但是得到的片層小,生產(chǎn)效率低。
氧化還原法是通過將石墨氧化,增大石墨層之間的間距,再通過物理方法將其分離,最后通過化學法還原,得到石墨烯的方法。這種方法操作簡單,產(chǎn)量高,但是產(chǎn)品質量較低。
SiC外延法是通過在超高真空的高溫環(huán)境下,使硅原子升華脫離材料,剩下的C原子通過自組形式重構,從而得到基于SiC襯底的石墨烯。這種方法可以獲得高質量的石墨烯,但是這種方法對設備要求較高。[4]
CVD是目前最有可能實現(xiàn)工業(yè)化制備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的方法。這種方法制備的石墨烯具有面積大和質量高的特點,但現(xiàn)階段成本較高,工藝條件還需進一步完善。
主要分類
單層石墨烯
單層石墨烯(Graphene):指由一層以苯環(huán)結構(即六角形蜂巢結構)周期性緊密堆積的碳原子構成的一種二維碳材料。
雙層石墨烯
雙層石墨烯(Bilayer or double-layer graphene):指由兩層以苯環(huán)結構(即六角形蜂巢結構)周期性緊密堆積的碳原子以不同堆垛方式(包括AB堆垛,AA堆垛,AA‘堆垛等)堆垛構成的一種二維碳材料。
少層石墨烯
少層石墨烯(Few-layer):指由3-10層以苯環(huán)結構(即六角形蜂巢結構)周期性緊密堆積的碳原子以不同堆垛方式(包括ABC堆垛,ABA堆垛等)堆垛構成的一種二維碳材料。
多層或厚層石墨烯
多層或厚層石墨烯(multi-layer graphene):指厚度在10層以上10nm以下苯環(huán)結構(即六角形蜂巢結構)周期性緊密堆積的碳原子以不同堆垛方式(包括ABC堆垛,ABA堆垛等)堆垛構成的一種二維碳材料。
石墨烯基本特性
石墨烯具有完美的二維晶體結構,它的晶格是由六個碳原子圍成的六邊形,厚度為一個原子層。碳原子之間由σ鍵連接,結合方式為sp2雜化,這些σ鍵賦予了石墨烯極其優(yōu)異的力學性質和結構剛性。石墨烯的硬度比最好的鋼鐵強100倍,甚至還要超過鉆石。在石墨烯中,每個碳原子都有一個未成鍵的p電子,這些p電子可以在晶體中自由移動,且運動速度高達光速的1/300,賦予了石墨烯良好的導電性。石墨烯是新一代的透明導電材料,在可見光區(qū),四層石墨烯的透過率與傳統(tǒng)的ITO薄膜相當,在其它波段,四層石墨烯的透過率遠遠高于ITO薄膜。
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它幾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導熱系數(shù)高達5300W/m·K,高于碳納米管和金剛石,常溫下其電子遷移率超過15000cm2/V·s,又比納米碳管或硅晶體高,而電阻率只約10-6Ω·cm,比銅或銀更低,為世上電阻率最小的材料。因其電阻率極低,電子遷移的速度極快,因此被期待可用來發(fā)展更薄、導電速度更快的新一代電子元件或晶體管。由于石墨烯實質上是一種透明、良好的導體,也適合用來制造透明觸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陽能電池。
石墨烯的出現(xiàn)在科學界激起了巨大的波瀾。人們發(fā)現(xiàn),石墨烯具有非同尋常的導電性能,超出鋼鐵數(shù)十倍的強度和極好的透光性,它的出現(xiàn)有望在現(xiàn)代電子科技領域引發(fā)一輪革命。在石墨烯中,電子能夠極為高效地遷移,而傳統(tǒng)的半導體和導體,例如硅和銅遠沒有石墨烯表現(xiàn)得好。由于電子和原子的碰撞,傳統(tǒng)的半導體和導體用熱的形式釋放了一些能量,2013年一般的電腦芯片以這種方式浪費了72%-81%的電能,石墨烯則不同,它的電子能量不會被損耗,這使它具有了非比尋常的優(yōu)良特性。
石墨烯獨特的性能與其電子能帶結構緊密相關。
以獨立碳原子為基,將周圍碳原子產(chǎn)生的勢作為微擾,可以用矩陣的方法計算出石墨烯的能級分布。在狄拉克點(Dirac Point)附近展開,可得能量與波矢呈線性關系(類似于光子的色散關系),且在狄拉克點出現(xiàn)奇點(singularity)。這意味著在費米面附近,石墨烯中電子的有效質量為零,這也解釋了該材料獨特的電學等性質。
主要影響
由于其獨有的特性,石墨烯被稱為“神奇材料”,科學家甚至預言其將“徹底改變21世紀”。曼徹斯特大學副校長Colin Bailey教授稱:“石墨烯有可能徹底改變數(shù)量龐大的各種應用,從智能手機和超高速寬帶到藥物輸送和計算機芯片。”
標簽: 點擊: 評論: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文章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