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規(guī)范內(nèi)容
5.1 遵循的原則
5.1.1進行產(chǎn)品的熱設計應與電氣設計、結(jié)構(gòu)設計同時進行,平衡熱設計、結(jié)構(gòu)設計、電氣設計各種需求。
5.1.2 熱設計應遵循相應的國際、國內(nèi)標準、行業(yè)標準、公司標準。
5.1.3 熱設計應滿足產(chǎn)品的可靠性要求,以保證設備內(nèi)的元器件均能在設定的熱環(huán)境中正常工作,并保證達到設定的MTBF指標。
5.1.4 各個元器件的參數(shù)選擇、安裝位置與方式必須符合散熱要求。
5.1.4.1元器件的發(fā)熱表面與散熱表面之間的接觸熱阻應盡可能小。
5.1.4.2 根據(jù)元器件的損耗大小及溫升要求確定是否加裝散熱器。
5.1.4.3 模塊的控制回路中盡可能加裝溫度繼電器、壓力繼電器等熱保護回路,以提高系統(tǒng)的可靠性。
5.1.5 在進行熱設計時,應考慮相應的設計冗余,以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因工況發(fā)生變化而引起的熱耗散及流動阻力的增加。
5.1.6 熱設計應考慮產(chǎn)品的經(jīng)濟性指標,在保證散熱的前提下使其結(jié)構(gòu)簡單、可靠且體積最小、成本最低。
5.1.7 采用自然冷卻的條件:常壓下單位面積的最大功耗:小于0.024-0.039w/cm2,上限適應于通風條件較惡劣的情況,下限適應于通
風條件較好的場合。
5.2 產(chǎn)品熱設計要求
5.2.1產(chǎn)品的熱設計指標
5.2.1.1 散熱器的表面溫度最高處的溫升應小于50℃.
5.2.1.2 模塊內(nèi)部空氣的平均溫升應小于25℃。
5.2.2 元器件的熱設計指標
元器件的熱設計指標應符合TS-S0A0204001《器件應力降額規(guī)范》,具體指標如下:
5.2.2.1 功率器件的工作結(jié)溫應小于最大結(jié)溫的(0.5-0.8)倍
對額定結(jié)溫為175℃的功率器件, 工作結(jié)溫小于140℃.
對額定結(jié)溫為150℃的功率器件, 工作結(jié)溫小于120℃.
對額定結(jié)溫為125℃的功率器件, 工作結(jié)溫小于100℃.
5.2.2.2 碳膜電阻 120℃
金屬膜電阻 100℃
壓制線繞電阻 150℃
涂剝線繞電阻 225 ℃
5.2.2.3 變壓器、扼流圈表面溫度
A級 90 ℃
B級 110 ℃
F級 150 ℃
H級 180 ℃
5.2.2.4 電容器的表面溫度
紙質(zhì)電容器 75-85℃
電解電容器 65-80℃
薄膜電容器 75-85℃
云母電容器 75-85℃
陶瓷電容器 75-85℃
5.3 系統(tǒng)的熱設計
5.3.1 常見系統(tǒng)的風道結(jié)構(gòu)
5.3.1.1系統(tǒng)風道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
? 進、出風口盡量遠離,以強化煙囪效果。
? 出風口盡可能設計在系統(tǒng)的頂部。
? 在機柜的面板、側(cè)板、后板沒有特別要求一般不要開通風孔,以利于形成有效的煙囪。
? 系統(tǒng)后部應留一定空間以利于氣流順暢流出。
? 為了避免下部熱源對于上層熱源的影響,可采用隔板形成獨立風道。
? 為了避免熱空氣流入配電單元而影響其可靠性,可把氣流風道隔離,形成完整、獨立的風道。
5.3.1.2一些典型的風道結(jié)構(gòu)
5.3.2 系統(tǒng)通風面積的計算
系統(tǒng)進風口的面積大小按下式計算:
S=Q/(7.4³10-5H³Δt1.5) ....……………..(1)
s-通風口面積的大小,cm2
Q-機柜內(nèi)總的散熱量,W
H-機柜的高度,cm
Δt=t2-t1--內(nèi)部空氣溫度t2與外部空氣溫度 t1 之差 , ℃
出風口的面積大小應為進風口面積大小的1.5-2倍;
5.3.3 戶外設備(機柜)的熱設計
5.3.3.1 太陽輻射對戶外設備(系統(tǒng))的影響
5.3.3.1.1 太陽輻射強度及其影響因素
戶外柜由于處于室外,太陽輻射將是其熱設計必須考慮的重要一環(huán)。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主要受大氣層厚度的影響,大氣層越厚,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就越嚴重,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越少。此外大氣的狀況和大氣的質(zhì)量對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也有影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地球?qū)μ柕南鄬\動,也就是取決于被照射地點與太陽射線形成的高度角β和太陽光線通過大氣層的厚度,顯然地球上不同地區(qū)、不同季節(jié)、不同氣象條件下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度都是不相同的。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有兩部分:
直接輻射 太陽以平行光線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稱為太陽直接輻射。太陽直接輻射的強弱和許多因子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太陽高度角(直射或斜射),其次為大氣透明度,或者說,太陽輻射(直射時)經(jīng)過大氣的路程愈短,被大氣削弱的愈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愈多;反之,愈少。
一天當中,日出、日沒時太陽高度最小,直接輻射最弱;中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直接輻射最強。在一年當中,直接輻射在夏季最強,冬季最弱。以緯度而言,低緯度地區(qū)一年各季太陽高度角都很大,地表面得到的直接輻射就比中、高緯度地區(qū)大得多。
散射輻射 太陽高度角增大時,到達地面層的直接輻射增強,散射輻射也就相應地增強;相反,太陽高度角減小時,散射輻射也弱。太陽經(jīng)過大氣路程長,參與散射作用的質(zhì)點增多,散射輻射增強;相反,減弱。云也能強烈地增大散射輻射。陰天的散射輻射比晴天強。
一日內(nèi)正午前后散射輻射最強,一年內(nèi)夏季最強。
總輻射 同時到達地面(水平面)的太陽直接輻射和散射輻射之和,稱為總輻射。
5.3.3.1.2 戶外柜表面所吸收的太陽輻射熱
當太陽射線照射到戶外柜表面時,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二者的比例取決于表面材料的種類、粗糙度和顏色,表面愈粗糙、顏色愈深,吸收的太陽輻射熱愈多。同一材料對于不同波長的輻射光的吸收率也是不同的,黑色表面對各種波長的輻射幾乎全部吸收,而白色表面對不同波長的吸收率不同,對于可見光幾乎90%都反射回去,所以戶外柜表面最好為白色和相近色,以減少進入戶外柜內(nèi)部的太陽輻射熱。表1列舉出了常用戶外柜材料及表面顏色的吸收率和發(fā)射率。表2列舉出了建筑常材料及表面顏色的吸收率和發(fā)射率。
表1常用戶外柜材料及表面顏色的吸收率和發(fā)射率
SURFACE Shortwave (solar) absorptance Longwave emittance
Polished Aluminum 0.03 0.05
戶外柜表面所吸收的太陽輻射熱按式(2)進行計算。
Q = solQsun„„„„„„„„„„„„„(2)
其中:Q―戶外柜表面所吸收的總太陽輻射熱,W
sol―戶外柜表面的太陽短波吸收率
Qsun―照射到戶外柜表面的總太陽輻射熱,W,包括太陽直射、散射到戶外柜表面以及周圍其它表面反射的太陽輻射熱(開放式空間除外)。
Qsun=I0³A
I0―太陽輻射強度,W/m2,從當?shù)氐臍庀筚Y料中查取。
A-戶外柜被太陽照射到的表面積,m2.
5.3.3.2 戶外柜的傳熱計算
戶外柜的傳熱模型可以簡化為如圖2所示的熱阻網(wǎng)絡。
圖2 戶外柜傳熱簡化模型
其傳熱路徑包括兩個部分:
路徑一:戶外柜內(nèi)部生成的熱量通過對流及輻射傳給戶外柜內(nèi)表面,再通過夾層材料(如空氣、海面、泡沫等)的導熱傳到戶外柜外表面,最后通過對流及輻射傳給周圍的大氣。
路徑二:戶外柜外表面吸收了太陽輻射的熱量,一部分通過對流及輻射傳給周圍大氣,另一部分則通過夾層材料(如空氣、海面、泡沫等)的導熱傳到戶外柜內(nèi)。
要保持戶外柜內(nèi)的溫度Ti恒定,進入戶外柜的熱量加上內(nèi)部生成的熱量應等于戶外柜表面的散熱量。如果不能夠平衡,則需要借助熱交換器或空調(diào)來強制維持熱量的平衡,保證內(nèi)部溫度達到設計要求并保持恒定。戶外柜傳熱計算的目的就是要計算出需要依靠熱交換器或空調(diào)來強制維持熱量平衡的凈熱量Qnet。
依據(jù)熱網(wǎng)絡圖2給出的傳熱方程式為:
Ti - Tair = RiQi + RoQi + RoQ - [Ro/Rrad][Tair - Tsky]…………..(3)
l/Ro = l/Rconv + l/Rrad
Q――戶外柜吸收的太陽輻射的熱量,W,Q = solQsun
Qsun――太陽輻射的總熱量,W
Ti――戶外柜內(nèi)部允許的環(huán)境溫度,℃
Tair――戶外柜周圍的外部環(huán)境溫度,℃
Tsky――戶外柜遠處的環(huán)境溫度,℃
Ro――戶外柜外表面的總熱阻,℃、W
Rconv――戶外柜外表面的對流熱阻,℃/W
Rrad――戶外柜外表面向周圍環(huán)境及大氣的輻射熱阻,℃/W
Ri---戶外柜外內(nèi)表面的熱阻,℃/W sol---戶外柜表面的太陽輻射吸收率
具體計算方法按照表3提供的小程序即可快速計算出冷卻所需的凈熱量Qnet。
熱設計規(guī)范下載: 艾默生熱設計規(guī)范.pdf
標簽: 點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