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發熱大戶CPU的散熱演變歷程
在進入PentiumⅡ時代后,這種方式顯然不能有效降低處理器核心溫度,于是主動散熱方式開始使用在筆記本電腦中。早期的主動散熱依然局限在風扇+散熱片的組合,該組合熱效率低且體積、功耗都偏大。
上圖為600X(上)600E(下)的散熱器,主要是風扇+散熱片的組合(有一根很細的導熱管做輔助散熱) 在進入高性能的Pentium Ⅲ處理器時代后各種新的散熱設計進駐筆記本電腦內部,比如導熱管。
如今的散熱結構,著名的IBM T22的散熱單元(風扇+導熱管+散熱片)
當然,到了今天,功耗巨大的GPU(顯示單元)也成了發熱大戶,一些廠家不得不在顯示卡上加裝散熱器。
為華碩WIN搭載的ATI Mobility Radeon 9600加裝的散熱器
長久以來,散熱問題一直是筆記本電腦最大的技術瓶頸,因為它關系到筆記本電腦的穩定度,許多不明原因的死機都是因為散熱問題無法解決。在筆記本越做越小,越做越強的同時,散熱難這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緊隨而來,成為讓筆記本電腦制造商最頭疼的事情。
標簽: 點擊: 評論: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文章,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文章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