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析輕薄本是怎樣煉成的

大多數人會喜歡輕薄的產品,這是出于便攜性需求而產生的產品期待,這不僅僅是筆記本電腦這一品類才有這樣的現象,手機、平板、電視等都在輕薄化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快,甚至拋開數碼產品來講也可以找到一些類似的案例,比如用戶對于一些大家都懂的床上用品也是追求輕薄化。這是為什么?因為從厚重到輕薄,還帶來的品質上的提升以及用戶體驗上的優化,會讓人覺得這與以往截然不同那個。

筆記本如果長成這樣我相信你不會有心情把它帶出門(圖片來自網絡)
過去的筆記本電腦,都是以厚重的形態展現在人們面前,即便是它能夠滿足一部分用戶的便攜需求,但是沒有顏值且攜帶不便是其最大的硬傷。于是后來的筆記本電腦產品都往便攜性也就是輕薄化方向發展,才有了今天我們可以買到的這些有顏值、有特色的輕薄型筆記本電腦。輕薄本是怎樣設計的呢?應該怎么設計才符合輕薄本的初衷?對于這些年筆記本電腦發展的了解,筆者有這樣的看法:輕薄本是多合一綜合體。
輕薄本的外觀設計與傳統筆記本電腦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輕薄本是不惜一切代價來縮減機身的厚度及減輕機身的重量;而傳統筆記本是不惜一切代價保留產品的功能和性能。在功耗、性能與散熱還不能全面妥協的今天,前面提到的這兩種取舍,本質上就是對立。

VGA接口并不太適合出現在輕薄本上
輕薄本可以為了縮減厚度而放棄一部分用戶及消費者常用的硬件接口,屏棄低成本的大體積電池模組,為了維持整機的穩定性還需選用高強度的機身材料。舉幾個簡單例子,當年取消VGA接口來縮減機身厚度而被消費者痛罵,但是VGA的厚度顯然很感人,即便是可以做到輕薄本上也丑的要命;再者,如今的輕薄本不可能使用18650組合的電池來作為續航供應,因為厚度可想而知。
產品厚度與重量得到極大的壓縮,這是花了心思和money的結果。要做輕薄本容易,但是做好輕薄本很難,投入的money直接決定了產品的好與壞,同樣也注定了產品的昂貴與便宜。千萬不要相信那些自稱極致輕薄卻很便宜的產品,樣子貨跟品質貨是不一樣的。

花了心思和money的產品可以做成這樣
外看產品的設計語言,內究產品細節的精雕細琢,輕薄本產品想要做好的難點最主要的是散熱,其次才是設計做工、選材和硬件配置。
溫度是決定筆記本電腦厚度至關重要的因素,經過多年發展,核心硬件的發熱量降低以及散熱模組的效率提升使得筆記本電腦型態由厚重向輕薄發展,無論是傳統筆記本還是無風扇設計的產品都需要做相應的散熱設計。那么,輕薄本的散熱要怎樣設計才更合理呢?
2散熱要怎樣設計才更合理
首先要說的是左置散熱,這是長期以來筆記本電腦產品最為常用的設計,也是最為常見的。無論是注重輕薄設計的商務本亦或是追求高性能的游戲本均有采用該設計的產品,也都能滿足一定量的散熱需求。不過這樣設計會存在一個瓶頸,那就是單風扇設計提供不了太強的散熱能力,并且居左的高熱量聚集點容易造成左側鍵盤溫度過高,影響游戲體驗,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產品在左側鍵盤位置做一些優化,將AWSD按鍵位置下方開口設計成進風口來達到降溫的目的,但這改變不了根本問題。

左置散熱設計參考圖

左置散熱設計散熱表現參考圖
于是,右置散熱這一讓不少網友吐槽的設計出現了。在那個電池成本較高且鋰聚合物電池不流行的年代,后置電池設計是絕大多數達到一定輕薄程度的筆記本電腦最為常用的,這也使得機身只有左右兩側可以安置散熱出風口,除了左邊就是右邊。右置散熱設計的誕生是為了解決高負荷狀態下左置散熱的鍵盤溫度過高的問題,實際上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左區鍵盤的高溫問題,然而卻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你考慮過右手的感受嗎?

右置散熱設計參考圖

右置散熱設計散熱表現參考圖
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同時緩解左右手的散熱問題的設計出現了,那就是后置散熱,這里特別提醒的是緩解問題而并不是解決,因為高溫始終離不開。屏幕下方的電池模組被拿掉之后,這個區域順理成章被散熱模組取代,將所有的高發熱量元件都設計在鍵盤偏上屏幕下方的位置,使得掌托以及大部分鍵盤的溫度下降,這是逐漸流行且會成為主流的合理散熱設計。

后置顯示屏導流散熱設計參考圖

后置顯示屏導流散熱設計散熱表現參考圖
前面提到過,后置散熱分為兩種設計:顯示屏導流方式與后置通暢方式。先看顯示屏導流方式的散熱設計,這類設計常見于輕薄型筆記本產品且采用下沉式轉軸設計,熱量由散熱風扇吹出,一部分熱量通過屏幕表面從上方離去,另外一部分則從轉軸下方開口位置散去。這樣的設計會使風扇直吹屏幕轉軸或是屏幕高壓板位置,因此并不太適合高性能游戲本,低功耗的輕薄本采用該設計自然是合理選擇。

后置通常散熱設計參考圖

后置通暢散熱設計散熱表現參考圖
另外一種后置通暢方式則是目前高性能游戲本喜愛采用的設計。這類游戲本不會過分考慮機身厚度,沒了厚度限制之后可以選用更加利于散熱的大銅管大風扇,機身后側開口也顯得毫無違和感。實際上,如果你現在選購一臺高性能游戲本,如果它還是左置散熱就基本上可以淘汰了,后置散熱才是高性能游戲本最佳設計。
綜上所述,最合適輕薄型筆記本電腦的散熱模式是后置散熱,其中包括顯示屏導流方式與后置通暢方式這兩種散熱設計。當然,如今無風扇設計的已經開始流行起來,市面上已經有不少追求極致輕薄的產品采用無風扇設計,無風扇設計的最佳散熱思路也是將主要的發熱元件設計在屏幕下方也就是鍵盤中上部分區域,與有風扇散熱的產品不同的是,無風扇電腦更注重機身材質的選擇,被動散熱使其主要的散熱手段。
3散熱與功耗是輕薄路上的坎

低功耗、低發熱量為筆記本的輕薄設計提供了可能(圖片來自網絡)
將一款筆記本電腦設計得輕薄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成本、功耗、散熱三者之間該如何平衡是個麻煩。在研發成本受到限制,功耗與散熱無法妥協的年代,硬件上的“缺陷”是可以靠軟件優化來彌補的,打造輕量級硬件產品的同時軟件優化也需要花不少心思。

輕薄本的模具設計看起來簡單但實現起來并不容易(圖片來自網絡)
當然解決了散熱問題,筆記本電腦輕薄化將不再是難題,舉例成功案例:全金屬機身能夠提供較好的被動散熱效率,散熱風扇后置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掌托溫度較高的問題,在機身輕薄化設計中加入一些特殊的設定,可以看作為結構設計與輕薄間的妥協。

機身選材的重要性決定了輕薄本的穩定性與耐用度
要將一款筆記本電腦做得輕薄,除了模具設計需要緊湊精密以外,機身材質則更具代表性,以往我們看到的筆記本產品大多采用工程塑料,輕薄化難以保證產品堅固性,因此鋁合金與碳纖維成了高端輕薄本的特供原料。
功耗、散熱與成本這三個因素一直是筆記本電腦在輕薄路上的絆腳石,在不久的將來前兩個問題被成功解決,真正意義上的輕薄本之路也就不遠了。
標簽: 點擊: 評論: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標注,否則均為本站原創文章,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注明文章出處。